2008/5/12

在莎拉曼加學西語
作者:萍子

文章轉載自 世界日報

大多數商店還沒開門營業前,斷斷續續「羅德力亞!羅德力亞!」的聲音,就迴蕩在石板鋪成的空寂狹窄巷道裡。

初到西班牙莎拉曼加,尚在學西語的我,第一次聽見街角傳來那隱含回聲的吆喝,恍惚中以為是在賣破銅爛鐵,立刻飛奔而上,到了面前才知道招攬的是樂透。我紅著臉、縮著頭,左顧右盼、半走半跑快閃,慶幸沒人知道我的窘。

住在莎城修女主持的學生宿舍,同房是兩個十七、八歲,對東方完全無知的女孩。我比起她們,年齡上是姐姐,語言生活上,卻是個小毛頭。

相信在語言文字未出現以前,不同種族之間的溝通應該很容易。吃飯,用手指指嘴巴;肚子餓,用手摸摸胃;睡覺,豎起一隻手將頭歪在手心上;電話找,食指在耳朵邊劃幾個圈。我跟室友這樣比手劃腳時,她們從來是一「說」即通。

最初幾個月的「和藹可親」期,我整天點頭、搖頭、微笑再微笑,是個有口難言的聾啞生。兩室友嘰哩呱啦輪番上陣,只見她們臉不紅、氣不喘,可以接二連三吐出長段重疊的音節,像一分鐘掃射兩百發子彈的機關槍,我則屢屢被打得頭昏腦漲、滿臉包。

那是我這輩子最用功的時期。雖然早上十一點才有課,但清晨天一亮我就爬起來唸書,自覺已經是懸樑刺股了,但是西文聽讀寫能力的進展,仍然比蝸牛舉步的速度還慢。

情況隨時間慢慢改善,到了「稍能溝通」期,女孩的話音成了咚咚噹噹、珠落玉盤般的烈雨冰雹,我伸長耳朵去捕捉時,往往是抓一半、漏一半。雖然我常目瞪口呆、答非所問,可是已能漸漸進步到能用簡單的字,文法不通的句子,還能結結巴巴跟她們講些中國的傳統、風俗及迷信,去滿足她們極度的好奇心了。汗顏的是,她們對我的話始終深信不疑,連詞窮後的信口胡謅,都會發出「嗚﹗呀﹗」的驚嘆。

同宿舍的西班牙女孩都是十五到二十出頭的女孩,絕大部份是為了找丈夫才唸書,因此關心的無非是什麼時候會遇到意中人、什麼時候結婚之類。有一次被問及是否會看相,我隨口吹牛﹕「不但會,而且準得很。」誰知道麻煩惹大了,自此被宿舍的女孩們整天包圍,我那紅遍宿舍內外的「半仙」名號,就是這麼闖出來的。

在莎城的日子裡,我給自己的功課之一是看電視。觀賞西班牙連續劇是一種樂趣,一方面因為演員大部份是感情豐富的俊男美女,另方面,以我修習連續劇的功力,縱使劇中人的對話聽不全也可以矇得八分,況且即便猜錯了,除自己外,沒有第二個人知道,不必覺得尷尬或難為情。新聞節目就令人有挫折感了。播報員多半眼不眨、眉不動,用連珠炮速度唸稿子,然而這卻是訓練聽力的最好方法。常常,大家看完娛樂節目回了房,我還獨自在熬夜間新聞。

漸漸地,西班牙文在我耳中,成了鴿子和母雞似的咕咕咯咯,儘管不明單字仍會在交談中突然冒出,輕敲巧啄我的聽覺神經,帶給我小小的茫然,但是我在莎城的日子已入佳境,有閒情逸致在號稱「莎城人客廳」的莎城廣場上,舒適的曬太陽、散步,在咖啡館裡隨意跟人聊天,與朋友結伴觀光城裡的大小酒館。

類似台灣的逛夜市吃零食,西班牙人也「逛」酒館,一家接一家的去品嘗各種點心。莎拉曼加以大學為主,民風純樸熱情,而小城人口不多,在咖啡館、酒肆間東溜西晃時,很容易再三撞見同一批人,我因此認識了不少西班牙及各國來的學生。酒館中的氣氛與愛爾蘭Pub大同小異,長長吧台邊總聚滿旁若無人、高談闊論的三教九流,他們吃飽喝足之際,興致來時會唱歌跳舞。

許多字典上不登錄的,扯進祖宗八代的,涉及人體上下器官的,比擬地上爬、泥裡滾的動物…等字詞,在這裡都可以學得到。

許多年過去,我的西班牙文只剩下幾句應酬話和罵人粗口,雖然我永遠不會「在夢中說西班牙文」,但莎拉曼加單純的學生生涯,是我一生中最無憂、逍遙的時期,它使我深入接觸西班牙人的社會和生活,那種經驗是萬金不換、終生難忘的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