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/3/23

西班牙畫家:哥雅的恐怖美學

畫家/廖武藏文章轉載自 世界新聞網


西班牙畫家哥雅(Francisco Goya, 1746-1828),一生都在抗拒藝術與知識的束縛,遠離新古典主義的教條。而晚期之作可說是浪漫主義的。就整體畫風而論,他的畫不但色彩明亮、動人而且極富人性又兼具尖酸的諷刺性。

1810-1820年間哥雅完成了多件法軍入侵西班牙有關戰亂主題的作品,其中最具代表的是這幅「1808年5月3日的馬德里」(The Third of May 1808 At Madrid)描寫當日法軍鎮壓西班牙的歷史悲劇作品。

此畫描述拿破崙軍隊侵佔西班牙後,赤裸裸地呈現槍決馬德里愛國志士的屠殺行為,它讓人們看到非人性戰爭的慘烈場面,透過確定中心、構圖、光線、色彩、而把觀眾引入畫的空間中。讓觀賞者將視點放在一個身穿白色衣服、高舉雙臂成V字型、面帶恐懼的中心人物,其樣式意味著有如耶穌的受難。而且為了強調遭虐殺民眾的悲劇性,哥雅誇大地描繪中央人物。其尺寸比例大於其他村民及劊子手,以強調主題。但因為下跪姿勢及保持均衡的緣故,令人感覺不出畫中的不自然。而槍的含蓄線條亦引導著觀賞者的視線於焦點上。

圍繞在白衣人旁邊的是少數跪祈或一群退縮與恐懼的無助的烈士,成堆的屍體,橫躺在前景的一攤血中,更添加不少恐怖的氣息。他們所瀰漫的情緒,則又具有不同的動態變化。劊子手們身體的律動,正與其一致朝前的動感呼應著。在黑影中被形成高度輪廓的法國士兵,由於他們背對觀眾,使我們無法看清他們,被畫成劃一動作、多腳、無臉的怪獸。但卻確實地讓人看到西班牙人的恐懼、痛苦、蔑視和信仰。

這幅畫的氛圍是非常暗淡與陰沉的。在構圖上、組織上,畫中的西班牙人是運用軟調、不活潑的表面及寬鬆的筆法,相對於士兵則是鮮明的外表。線條上,除了槍、教堂、燈籠和某些士兵以外,大都是曲線。整幅畫,來自於燈籠的黃色光是唯一的光源,鬼魅般的光線使人看到恐怖事態的真相,而且也將地面區分為兩部分,一邊為西班牙人崇高與勇敢的情操,另一邊為法軍所露出的殘忍、冷酷與非人性。哥雅運用強烈的光與暗對比技術,產生戲劇性的光線效果,除燈籠的黃色,其他為黑色所組成,黑暗背景給觀眾有開放之感,無限的空間在黑暗中。

在色彩上,哥雅的處理手法是與造型、構圖互動著。以赭色、暗的深赤褐色、濃鬱的黃色、灰色,與白色、黃色、紅色對立著。並藉著朝左漸隆起的土黃色調的土墩為背景,把陷於恐怖氣氛中的混亂人群襯托出來。

哥雅以悲痛的繪畫語言證實戰爭時代人類的殘忍暴行,他對人性黑暗面如煉獄般的描繪,也可以說是此類型藝術創作中的先鋒。他所造出的恐怖感和恐懼透過這幅畫充分表露無遺。

沒有留言: